一个管理者的心理构念,
决定了未来的管理高度。
--如何从“心”开始?
--如何进行量子觉察?
--如何做到知行合一?
以“秋”之名
2021年10月24日,秋末冬初之时,“CPMC(协進教育)”与“认知科学实验室”携手联合在上海申通信息广场,共同举办了“心·管理”首期沙龙活动。当天,参与首期沙龙活动的博士学员及嘉宾们从全国各地早早抵达会场,期待着即将开始的知识盛宴。
沙龙活动在主持人的开场中,请出了今日的主分享人——王方华教授。王教授带着长者的智慧与洞察力,和一份温暖宽厚的幽默感缓缓道来。大家仰着头专注的倾听,像是期待着翻开了一本久违的好书,欣赏其语言的简朴却直达人心的重点。
王方华教授
上海市管理科学学会荣誉理事长
原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
上海管理科学论坛组委会主席
1、我们的管理,是否来自于心?
当今的管理学理论,缺乏基于个体对外部管理的理解,而更倾向于解决问题。所以,我认为需要一个新的管理学理论——心·管理学。
“任何管理都是由心而发。”当我提出这个课题后,曾私下找过十个以上的管理学知名专家,但是都没得到回应,都觉得课题太大。今天当我来到这里,在座来自企业的博士们,不知是否能得到回应,我们的管理,是否来自于心?
我在参加中国管理论坛时,有一位中国上市公司董事长说:“我学了管理后,发现有时候完全按照理论做,最后很失败,因为没有把客户放到设计框架中。有时候,我什么都做的成功,但没有把员工放在过程里面,因为我的心没有意识到。而目前,我做的任何管理决策都基于员工,对于客户、客观事物、风险,自己的内心都有完整的理解后再推出管理举措,结果就非常成功。我的方法基于对于易经的理论方法:六十四卦。”(同时王教授也提出,是否可以将每一个卦对应一个问题为导向,真正将中国哲学与管理具体问题对应起来)。
讲到这里,我想说的是:通过实践悟出管理的道理,大道至简,我们需要更多来自实战经验的声音。更多管理者提出的管理学问,能够普及大众,解决企业的现实问题。
2、管理是什么?
今天我需要抛出一个问题:管理是什么?管理需要做什么事情?计划、组织、控制似乎是外部性的,但事实上管理是内生性的,管理由心而发。管理是一个变化。“是不是”、“在不在”,在于管理者自己的认识。
因此,引出了管理哲学问题:“我是谁?我从哪里来?我到哪里去?”管理是谁?从管理产生的最源头——因为劳动使猿变成了人,人从群居生活产生了管理。这种行为先于语言、文化、其他人的行为。如果我们从猿变成人,分工是首要问题。因为人的群体劳动分工需求,所以出现了很多分工淘汰,为什么分工协作走向组织、计划、活动控制、指挥、协调?因为效率。这样一来,固化模式,从经验走到理论。管理学的本源,管理的历史,大道至简,管理是人类通过分工、协作追求效率的行为。人工智能,也是运用今天的工具具有现代化的分工、协作,以效率淘汰。
所以,我(管理)是谁(什么)?
人类通过分工、协作,追求效率的活动,它是人类的行为。从人类诞生就有的,主要追求的目标就是效率。
那么,管理学能不能把心放进去?放在什么位置上呢?用心管理,可以达成什么样?用什么样的心去学,通过分工协作,能达到什么样的结果?目前的问题:能不能按照一个办法,管理按照一个统一的办法,按照这样的做法肯定能达到一个好的结果?
3、管理从哪里来?
管理从哪里来?管理学来自不确定的地方——最早来自于经济学的亚当斯密提到分工,通过分工协作体现管理的价值,所以他是经济学的鼻祖,也是管理学的鼻祖。但是,更多的管理学认为:泰勒是管理学的鼻祖。把经验到管理学的引导形成现代管理学的框架。
如果管理从西方工业革命通过分工协作追求效率带来企业发展,经过东方脱胎换股,是否更能体现管理学本源再反哺到西方?
把经济学、组织研究、效率的研究,人性的角度、人在组织的作用和角度等结合起来,我们可以看到管理学从哪里来——管理学从东西两条线来。
4、管理到哪里去?
管理是怎么回事?要研究者把自己放进去。这个“我”指的是大我,学习者、应用者、被管理者的我,这样的内生性管理就出来了。
管理学不像其他的学科,分工、协作是基础,如果没有,就不是管理学。很多时候,管理学的门槛太低了。现在,量子力学给了我们一个机会,它目前还不是主流,但它里面的很多东西和东方哲学可以互通。道德经,各种东方哲学,把这些东西借鉴过来用在管理学。
心·管理是:我的心到哪里,管理就到哪里。那么,管理走到哪里去?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和东方传统哲学的结合。
我们中华优秀的语言在现在实际的道路上走不通。当我们的研究,不为我们的应用者接受的时候是无用的劳动。如果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述,十几岁的孩子听这样的课程也如痴如醉。
我最近的感悟:“放下、抛弃、随缘、自在”,能不能用现代的管理理论来讲,让现代的人听得懂。求解内心的所获。帮助学生找到一条路。所以,管理到哪里去?用东方管理基础诠释新的管理理论。
5、期望
让世界有管理殿堂的一席之地,我们需要拿出思想,一流的学院应该去管理大家。创造这样的论坛,把门打开,听到不同的声音,各种不同的观点、学科。让我们能做这些事情,去推动学术的发展。
蒋悦炜博士
全球博士联合会(GDA)理事长
协進教育董事长
世界终身教育委员会(CMA)亚洲区主席
我希望通过心·管理沙龙活动,一起探讨如何融合东西方(西方的逻辑与东方的文化),去推动中国创立自己的管理理论?
中国走向全球的过程越来越快,需要普世性的理论来指导管理实践,让隐性的管理实践显性,我们走向全球的过程中从理论层面进入西方的思想体系。从协進来说,最大的事情就是:让更多学者参与和推动事业发展,DBA同学一起研究自己熟悉的案例,用学术的语言讲中国的故事。
西方更注重外生性管理,东方管人、管心,我们觉察显意识到潜意识,提炼构念调整行为,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,是需要从知行合一的不断觉察,及有我到无我的自我知行合一的实现。
结束语
此次沙龙结束比预计的时间晚了近一个小时,大家依然热情高涨的分享与讨论,久久不愿离去……
不禁引人深思,宇宙苍穹,任何缘起,源从何起?管理自心,是管理者最大的管理成功学与人生哲学,是人类管理的起源。分工、协作、效率,终将“透过现象看到本质”才能真正发挥机制的作用,这个能力,来自管理的智慧,如何管理自心、心从何起,心到何处,管理至何处。
最亮的启明星,照亮我们前行的路,这来自所有孜孜不倦、探索新知的管理者自己。